笔趣阁

富士小说>回到七零年代最新章节 > 第 71 章(第1页)

第 71 章(第1页)

第71章

王建明的回信,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苏记饭馆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苏婉音将信件和那些来自远方的样品丶资料小心翼翼地收好,表面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照常经营饭馆,照常在仓库里忙碌,但只有她自己知道,内心那根弦已经绷得紧紧的,一种混合着巨大机遇与沉重压力的紧迫感,无时无刻不萦绕着她。

“每月一百斤干蘑菇……”夜里,苏婉音在油灯下,对着小本子上的数字蹙眉,这还只是初步预估,还要严格把控品相和晾晒,确保每一批都达到王科长要求的“出口标准”,不过这都是苏国福该操心的事了,苏婉音也不想什麽事都一把抓,早早就扔给了苏国福去烦恼。

不过就算是烦恼,对苏国福来说也是甜蜜的烦恼,起码在他得到消息後就召集村里人开了个会,把任务都分配下去後他就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检查质量,至于那些敷衍的交上来不合格的他一律打回去,这种赚钱的好机会都把握不住,一辈子活该受穷!

不过辣椒酱的改进方面苏婉音却推脱不掉,这本就是她提议的,再加上宋潮生所有身家都压在这上面,由不得她随意。

她反复对比王科长寄来的那几包进口酱料,它们的酱体确实更加细腻顺滑,油脂感低,包装小巧精致,而她的辣椒酱,虽然风味独特,但颗粒感明显,油也确实多了些,更符合本地人拌面夹馍的豪放吃法,但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尤其是可能面对海外客户,王科长的建议非常中肯。

“标准化丶规模化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这几个字说来容易,但做起来难如登天,小作坊目前还是靠人工熬制,能保证出品口感一致就已经耗费了她大量心神,更不要说其他的了,但是现在刚开始就考虑引进机器也确实不现实,最早也要等明年销路稳定了。

这天下午,饭馆难得的清闲,春香婶一边剥着蒜,一边看着明显清瘦了些的苏婉音,忍不住开口:“婉音,你这几天都熬到後半夜,眼睛都熬红了,事情得一件一件做,钱也得一分一分赚,别把自己逼得太紧。”

苏婉音揉了揉发胀的太阳xue,苦笑道:“婶子,我知道,只是机会不等人,王科长那边等着改进的样品,还有盘下隔壁铺面的事……千头万绪。”

最重要的是,钱,盘铺面丶改进包装……哪一样都需要钱,她之前积攒的那些,在庞大的计划面前,显得如此捉襟见肘。

“要不……咱们把蘑菇的生意要回来?”春香婶出主意,“这东西本钱小,周转快,先赚到一笔是一笔。”

苏婉音摇摇头,目光清醒:“这生意我让给村里就是村里的生意了,人不能言而无信,更何况咱村里你还不清楚,能找个出路不容易。”

她沉吟片刻,道:“咱们靠着小饭馆也能赚到钱,何必跟村里人争呢?至于缺的钱……”

她顿了顿,心里那个模糊的念头逐渐清晰:“我想去信用社问问,看能不能贷点款。”

“贷款?”春香婶吓了一跳,“那……那能行吗?利息高不高?万一……”

这个年代,个体户去贷款,还是件需要巨大勇气和魄力的事情,平常小老百姓哪能想到去找银行贷款?吓都要吓死人了!

“我知道有风险。”苏婉音眼神坚定,“但这是最快的方法,只要我们把事情做成了,就能盘活整个局面。”

她看着春香婶,语气带着恳切,“婶子,以後仓库那边,尤其是原料验收和初步处理这一块,我想请您多费心,工钱我给您再加三成。”

春香婶连忙摆手:“加什麽工钱!你信得过我,我肯定给你把好关!就是这贷款……你再想想?”

傍晚,宋潮生过来时,敏锐地察觉到了苏婉音眉宇间化不开的疲惫与思虑,他没有多问,只是像往常一样,挽起袖子就去後院帮她检查新定做的长条桌是否稳固。

直到忙完,两人坐在仓库门口休息,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,宋潮生才开口:“婉音,你是不是遇到啥难处了?”

苏婉音没有隐瞒,将王科长回信的内容丶自己的分析以及资金的压力,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,在这个男人面前,她似乎不需要强撑,可以坦然展示自己的困境和脆弱。

宋潮生安静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着。

“贷款的事,我支持你。”他听完,第一句话就让苏婉音心头一暖,“公社信用社的主任,我认识,政策上是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,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和一定的抵押,应该有机会,我陪你一起去。”

一回生二回熟,宋潮生前段时间才陪着二混子上信用社贷了一笔资金,对其中流程关窍很熟络,不过这回事了後他隐隐觉得二混子现在的步子迈得有些大,他想撤回来了。

宋潮生总是这样,精准地切中要害,并提供最实际的支持,“谢谢你,宋哥。”苏婉音由衷地说,感觉肩上的重量似乎轻了一些。

正事谈完,气氛轻松了些,宋潮生看着苏婉音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的身影,忽然道:“别把所有担子都一个人扛,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了。”

他的声音不高,却像带着温度,缓缓渗入苏婉音的心田,她擡起头,对上他深邃的目光,那里有关切,有信任,还有一种她渐渐熟悉却依旧会心悸的暖意。

“嗯。”她轻轻应了一声,低下头,嘴角却忍不住微微弯起。

这时,小宝举着一个烤得焦香的红薯从食铺里跑出来:“姐,宋哥哥,吃红薯!春香婶刚烤的!”

小孩儿欢快的声音打破了空气中那点微妙的氛围。苏婉音接过红薯,掰开,热气和甜香一起涌出,她分了一半给宋潮生。

三人就坐在仓库门前的石阶上,吃着简单的烤红薯,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去,星辰渐次亮起。

生活的压力依旧沉重,前路依旧充满未知的挑战,但此刻,有信赖的夥伴,有温暖的陪伴,有手中这份实实在在的甜蜜,苏婉音觉得,自己又有力气继续走下去了。

……

信用社的贷款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,终于批下来了。

当苏婉音从信用社那位严肃但眼神中带着一丝鼓励的主任手中,接过那叠沉甸甸的钞票时,她的手心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,这笔钱,不仅仅是一沓纸,更是信任,是杠杆,是她撬动未来事业的支点。

她没有多做停留,仔细将钱分装在几个口袋里,便快步离开了信用社,直到走进自家饭馆後院,闩上门,背靠着门板,她才长长地丶缓缓地吁出一口气,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,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重新回归。

“批下来了?”春香婶从厨房探出头,压低声音,脸上是掩不住的紧张与期待。

苏婉音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:“批下来了,比我们申请的数额还多了一些。”

“阿弥陀佛,这可太好了!”春香婶双手合十,喜形于色,“这下可不用愁了!”

“愁是不愁了,可也更不敢松懈了。”苏婉音走到水缸边,舀起一瓢凉水喝了几口,清凉感顺着喉咙滑下,让她的大脑更加清醒,“婶子,咱们得赶紧动起来了。”

有了资金,原本盘踞在心头的那种紧迫感,瞬间转化为了行动力。

她首先去找了隔壁街的老陈,正式签下了铺面转让的协议,预付了定金,老陈拿着钱,笑得见牙不见眼,连声保证尽快清空搬走。

苏婉音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县里的玻璃厂和印刷社,根据王科长信中提到的建议,以及参考那些进口酱料的包装,她订购了一批规格统一丶瓶壁更厚丶密封性更好的玻璃瓶,还咬牙下血本,定制了一批带有简单“苏记”标识和産品说明的贴纸,虽然图案和色彩远不如後世的精美,但在这时的乡镇,已经算是相当时髦和正规了。

这一切都在短短两三天内高效地完成,当苏婉音拿着新瓶子和贴纸的样品回到仓库时,春香婶看得爱不释手。

“哎呀,这瓶子真透亮!这贴纸一贴,咱们这辣椒酱,看着就跟供销社里卖的那些正经商品一个样了!”她摩挲着贴纸上那个简单的毛笔字“苏记”,眼里满是骄傲。

苏婉音也很满意,她知道,好的産品也需要好的外在呈现,这是走向更广阔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