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富士小说>孙连城吧 > 第41章 孙连城觉醒前世记忆(第1页)

第41章 孙连城觉醒前世记忆(第1页)

楼下的车灯熄灭后,那辆黑色轿车停在侧门再没动静。

孙连城依旧坐在办公桌前,手指搭在望远镜模型的底座上,

没有起身去查,也没有叫人。

他知道,这个时候动,反而会暴露自己已经察觉。

丁义珍的司机出现在这里,不是偶然。

这种时间点,不走正门,不登记,由熟人放行,

说明对方对区政府的安保流程很熟,

也说明这次来,是冲着某间办公室、某个抽屉、甚至某一份文件。

但他不动。

他已经布了局,三条线都试过水,目前风平浪静。

现在最危险的,不是敌人潜入,而是他因紧张而提前亮牌。

一旦打草惊蛇,那些还在缓慢推进的核查程序就会被掐断,

小张、老周、季昌明那边都会陷入被动。

他闭上眼,把整个事件从头捋一遍。

丁义珍交假材料,他压审批;

李达康起疑,约谈他问话;

他递出匿名线索,换来一句“核实资金去向”的批注;

接着安排三路试探,静等十天后的到来。

每一步都在规则内,每一步都留有退路。

可问题也正出在这里,太规整了。

就像当年在航天院做轨道推演,数据再全,模型再精确,如果初始条件有一点偏差,最终结果就会差之千里。

他现在的布局,依赖太多外部变量:

财政局能不能按时核账?

纪委会不会主动调卷?

检察系统是否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?

如果其中任何一环卡住,丁义珍就有足够时间脱身。

他睁开眼,目光落在桌角的日程表上。

三个圈还画在那里,像三个等待引爆的定时点。

但此刻,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一直在等别人动手,而不是逼对手犯错。

这个念头一起,一段记忆毫无征兆地浮现出来。

不是穿书后的经历,也不是官场这些年攒下的经验,

而是更早之前的事,他在航天院带项目时,

有一次模拟卫星变轨。

地面测控只给了三组观测数据,间隔短,误差大,常规算法算不出轨迹。

当时团队争论不休,有人主张等更多信号,有人建议放弃追踪。

但他没等。

他带着团队反向建模,把已知的射参数、燃料消耗率、大气阻力系数全部代入,构建了一个“行为初值模型”。

他们不是靠数据追目标,而是用逻辑预判它的下一步动作。

结果,卫星第三次跃迁的位置,与预测坐标仅差o度。

那一刻,他明白了一件事:

真正的掌控,不在于掌握多少信息,而在于能否在混沌中建立确定性。

这个思维模式沉寂多年,被官场的琐碎和妥协一点点掩埋。可现在,它回来了。

他坐直身体,手指慢慢收紧。

丁义珍的行为有没有规律?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