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他以为是内部泄露的情报,还特意让技术组做了溯源,
结果只追踪到一个跳转服务器。
而现在,同样的路径,再次浮现。
他低头看表,凌晨两点十八分。
距离行动启动不到两个小时,两条伏击线已确认无效。
这意味着,对方不仅设了局,而且精准预判了他们的反应节奏。
这不是试探,是反制。
他按下内线键:
“把昨晚十一点五十到十二点二十之间,所有进出t航站楼的单身男性旅客名单调出来。
筛选条件:
无托运行李、持有临时补票、登机时间在两小时内。”
“要人脸识别匹配吗?”值班员问。
“先做初步筛,重点看有没有遮挡面部、改变步态的行为特征。”他说,
“另外,联系安保部,让他们以反恐演练名义,
增加国际出层便衣巡逻频次,尤其是靠近登机口的休息区。”
指令刚下,耳机里传来侯亮平的声音:
“我们正在撤离现场。
临走前检查了那架废弃飞机,驾驶舱锁死,油箱干涸,仪表盘积灰严重。
至少半年没人碰过。”
“拍几张照片传回来。”孙连城说,
“特别是机身编号和舱门缝隙。”
“明白。”
挂断后,他转向季昌明:
“那份加密邮件的原始日志还在吗?”
“还在技侦服务器里存档。你要查什么?”
“送时间和气象终端激活时间是不是在同一时间段。”
几分钟后,数据比对完成。
邮件出时间为昨晚十一点五十分,终端被远程唤醒的时间是十一点五十八分。
八分钟间隔。
足够一个人从电脑前起身,换上装备,赶往某个预设地点,再出一道指令。
孙连城缓缓合上笔记本。
真相已经浮出水面,所谓“军用机场接应”,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诱饵。
丁义珍故意放出线索,就是为了把追捕力量引向荒野,为自己混入主航站楼争取时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而真正危险的,不是他在哪里,而是谁在帮他传递消息。
他正要下令切断三〇七方向所有外联信道,制造撤兵假象,忽然听见技术员低声喊了一句:
“区长,有情况。”
“什么?”
“刚收到一组人脸识别报警。
十分钟前,一个目标出现在b安检口,使用老年优待卡过检,登记信息为‘张德林,岁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