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一刻钟过去,支票在水中完好无损,图案依旧清晰。
“这”刚刚成为魏国公的徐辉祖忍不住起身细看,可谓是把大明的演员表现的淋漓尽致,“竟有如此奇事!”
洪武十八年四月份,徐达便是病亡,然后徐辉祖继任为魏国公。
而因为徐辉祖在孝陵学堂学习多年的原因,所以早就已经成为苏宁的忠实拥趸。
苏宁微微一笑,又命人取来烛火,将湿漉漉的支票在火上烤干。
不过片刻,支票便是恢复原状,丝毫不见损坏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然而苏宁并没有逼迫他们,也没有催促他们开户存款,反而是送给了他们各自一整套面值的支票后,便客气地送客了。
……
同一天,明熥商行放薪俸,数万名员工次领到支票而非铜钱银两。
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,商行伙计张三率先来到钱庄兑付。
“十两支票一张!”柜员验明真伪后,当场兑出足色纹银,分毫不差。
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南京城。
更让商界震动的是,明熥商行宣布所有交易优先使用支票,而且用支票结算可享九五折优惠。
十月,魏国公府率先在大明钱庄存入五万两,换取支票用于采购府中物资和军需。
“这支票轻便易携,且不怕水火,实在是出行良品。”徐辉祖对同僚们称赞道。
“国公说的是!我们立刻把金银兑换成支票。”
“哈哈,大可不必!三皇孙的意思还是以需要为主。”
紧接着,常家、蓝家等淮西勋贵纷纷跟进。
“这支票确实方便。”常茂对弟弟们感慨,“上次去北平采买战马,带着一箱支票比运银子安全多了,沿途盗匪看都不看一眼。”
然而好景不长,这日马和急匆匆来报:“皇孙,市面上出现假支票!”
苏宁不慌不忙:“可验过防伪?”
“验过了,仿制拙劣,但足以扰乱市场。已经有三家商户上当受骗。”
“传令各分号,现使用假支票者,一律送官查办。同时张贴告示,教授百姓识别真伪。”苏宁沉吟片刻,“另外,大明钱庄各个分号统一使用验钞机,我已备好。”
“是!不知可要知会锦衣卫,让他们搜查造假者?”
“如果这种小事也要吩咐!那么锦衣卫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”
“……”如今马和在苏宁的身上感受到越来越重的威压,从始至终都没有把苏宁当做孩童来看。
……
就在大明钱庄与假钞斗争时,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。
郭桓案,朱元璋借此机会,再次将屠刀挥向贪官污吏,牵连数万官员,朝野震动。
“皇孙,户部空了大半。”马和禀报最新动向,“我们要不要趁机安排人手……”
“不。”苏宁目光深邃,“此时插手户部,无异于引火烧身。我们的根基,在民间。如今的天下依旧是我那位皇祖父的。”
他走到窗前,望着络绎不绝的钱庄客户:“等这场风波过去,大明才会明白,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,比多少贪官的头颅都重要。”
……
十二月,大明钱庄推出存贷业务。
商人可凭信用贷款,百姓可存钱生息。
一套完整的金融体系初具雏形。
这日深夜,苏宁在密室中查看账目。
烛光摇曳,映照着他稚嫩却坚毅的面庞。
钱庄存款已达百万两,支票流通遍布十三省。
更妙的是,三成存款和金银足以应对兑付,其余资金正通过贷款业务,悄然改变着大明的经济格局。
而此时乾清宫内,朱元璋正听着毛骧的禀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