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家都有亲戚在茶园干活儿,好茶弄不到,但粗茶几乎都不缺。
反正就喝个味儿,粗点儿的苦点儿的喝着还提神。
姜二山就管着茶园,每年都给兄弟姊妹弄不少茶,相对村里别人家,他们家的茶还算好的。
有便宜不占白不占,这几天各家都来这儿蹭茶喝。
小孩儿们还有来喝绿豆汤的,姜竹也不计较。
见赵先生不好意思来,他还让卫元到隔壁喊一声。
现在上课不用爬那么高,卫元也跟着赵先生祖孙俩去上课了,他和赵舒云是扫盲班最小的小萝卜头。
但赵舒云年纪小,人学霸,才上了两天课就把整个扫盲班对比成学渣,原学霸姜家旺、姜美月都生起巨大危机感,刚飘起那么一点儿点儿“我最聪明”的小触角,就被赵舒云小朋友秒得渣都不剩了。
有了共同的敌人,姓姜的和姓江的小孩儿都有了点儿抱团共进退的趋势,然而没几天,这趋势就跑偏向集体摆烂。
从前是,姓江的行,我们姓姜的凭什么不行?!姓姜的行,我们姓江的也得行!
现在是,姓姜的想,我不行,他们姓江也不行。姓江的想,看吧,我们不行,他们姓姜的也不行。
然后统一思想——看吧,他们也不比我聪明!
不过赵先生不是沈先生,上课和蔼是和蔼,对作业和学习态度很严厉,还会给他们讲好多大道理。
学渣们很怀念爱和他们说笑玩闹的沈先生,但是他们怕赵先生,尤其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盯着他们的赵先生,脸一板,嘴一绷,不说话,不吭声,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盯着,什么都在眼神里,太吓人了。
好在赵先生也不光上课,有风吹过时候,竹林特意留下的几截竹筒就会被吹响。
赵先生就会让他们闭目休息听风声,听乐声。
赵先生还会吹笛子。
他们上课进度好,就会给他们吹一会儿笛子听。
赵先生说,春夏学诗乐,秋冬学书礼。
还教他们唱歌。
在下坡干活儿的大人一听见笛子声,就知道熊孩子们今天表现不错。
如果赵先生教他们一起唱歌,那就是今天的表现十分不错。
有时候沈先生也会下山过来旁听。
姜家业好奇:“沈先生,你也要听吗?”
沈青越:“对啊,我是个纨绔来着,也得陶冶身心。”
众:“……”
沈青越:“不过我和你们不一样。”
姜家旺已经预见了不会有正经回答,姜家业还很好奇地追问:“什么不一样?”
沈青越:“我不用做作业,不用考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