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开始两天上手示范,后面就在忙着给沈青越做书架的姜竹也不得不过来兼职半天。
姜松更是从最后一步拿竹板帮忙调绳子位置,摇身一变,变成了专门刮篾的小帮工,每天下午来了就是刮篾条,连姜齐砍完竹子了都要过来帮会儿忙。
期间池远舟邀请沈青越和姜竹去茶市玩儿,沈青越给拒了。
他们忙着一鼓作气呢,现在大家正是士气高涨又新鲜的时候,茶市哪年没有?明年再看!
沈青越:“做生意不能厚此薄彼,你别只忙着卖茶忘了我的书啊。”
“没忘没忘,卖着呢!”池远舟心想你也好意思说,因为忙着画蒙书,还给张叔阳画封面,说好的探案故事现在还没个影子呢。
不过他们家工匠也实在是刻不过来了,等《长腿鸟》下本快刻完他再来催也不迟。
池远舟参观了一圈儿,觉得他们的竹帘倒也还算新鲜精致,“沈兄,你们这帘子要多少钱卖?”
沈青越:“不零售,你要的话,友情价,三两银子一个,优先给你挑。”
池远舟觉得挺划算的,县城没什么花样的竹帘子也要二两银子呢,这东西实用,家里喝茶、会客的地方都能挂,他们家书铺也能挂,“就是这个季节挂竹帘显得冷了点儿。”
沈青越:“我们编着也冷啊,你到前院看看,看上去轻松,谁手都冻得凉冰冰的,就这么几天,我们好几个大嫂手上都要冒茧子了。篾匠师父更不用提,本来就是一手的茧子。”
他们主要想夏天卖,编可不就得提前。
哪怕腾了屋子,但是破篾的,还有最后打磨边缘,都会到处飞竹屑,不能在屋里干。
屋里空间确实也小一些,只要没刮风,不是太冷,大家还是更愿意到院子里干活儿,光线也好,但冷。
初春季节只有中午还暖和一些,冷了还得挪回屋子里,坐在那儿干一天活儿,还是很辛苦的。
沈青越没急着多卖,只先卖给池远舟六张,给他回去挂书铺和茶市的摊位用。
十八两银子入手,沈青越让姜竹去买了几斤肉,开张第一笔生意,得庆贺一下,下午给大伙儿做肉汤喝,也能暖和暖和。
众人都惊呆了:“做肉汤?”
沈青越:“嗯,主要是小姜师傅也不会做别的。要不然……”
他扫视一圈儿在场所有人,尤其是编竹帘的大娘大嫂们,“要不然劳烦谁下个厨?”
反正他和姜竹就那个厨艺。
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
梁玉兰:“那还买什么肉啊!林子里那么多笋呢,再去仓库那儿看看今天有蘑菇野菜没有,咱们做点儿蘑菇汤算了。”
“对对对!”众人也应和。
沈青越:“那不行,第一次开张呢,怎么也得吃点儿肉吧?”
天气还挺冷的,天天让大伙在室外挨冻,他也挺心虚的。
梁玉兰见他真想买肉,生怕沈青越想要按他自己那挑嘴败家子的标准来做饭,这么多人呢,都按他那样吃,得多少钱啊?
她连忙道:“这半晌午的,哪儿还有肉啊!买点儿骨头算了,竹子,你就去买点儿骨头,骨头炖着香。”
姜竹点头:“我过去看看还有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