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富士小说>一不留神就穿越的 > 第85章 水泥窑的生产水泥(第1页)

第85章 水泥窑的生产水泥(第1页)

初夏的阳光洒在通往肖亲王军营的官道上,叶青云亲自押着十辆马车,每辆马车上都装着二十袋密封严实的水泥灰。车辙碾过路面的碎石,出“咯吱”声响,像在为这次“献宝”之旅伴奏。他掀开其中一袋水泥,灰白色的粉末细腻如面粉,指尖捻过,带着些许凉意——这是吴家村水泥窑产出的第一批优质水泥,也是他撬动更大格局的关键。

“主上,前面就是军营哨卡了!”袁七勒住马缰,指着前方飘扬的“肖”字大旗。叶青云点点头,让车队放缓度,自己则拿出肖亲王之前赠予的令牌,递给哨卡士兵。士兵见了令牌,不敢怠慢,立刻派人去通报。

没过多久,肖亲王的副将李忠就带着一队人马迎了出来。他看到马车上的袋子,疑惑地问:“叶领,您这是送的什么物资?看着不像盐,也不是铁。”

“李副将,这是咱们吴家村新制的‘水泥’,是筑墙、铺路的好材料,比黏土结实百倍,特意送来给亲王殿下试用。”叶青云笑着解释,让人打开一袋水泥,“您看,这东西加水搅拌后,能把石头、砖块牢牢黏合在一起,干了之后比石头还硬,用来筑城墙,再也不怕敌军攻城了。”

李忠将信将疑,却还是引着车队往军营深处走。此时的肖亲王正坐在营帐里,看着军饷账簿愁——权贵打压下,军营不仅粮饷短缺,连加固城墙的石料都不够,南蛮时不时来犯,破旧的土城墙根本抵挡不住。听到叶青云来了,还带了“筑墙神物”,他立刻起身迎了出去。

“青云,你可算来了!”肖亲王握住叶青云的手,语气带着急切,“你说的‘水泥’,真能加固城墙?”

“亲王殿下,您随我来!”叶青云带着肖亲王来到军营旁的空场地,让人搬来几块石头、一桶水,当场演示起来。他让人把水泥灰和水按“一斤水泥兑三斤水”的比例搅拌,灰白色的水泥浆很快变得黏稠。接着,他指挥士兵把水泥浆抹在石头之间,将石头垒成半人高的矮墙,“殿下您看,等这水泥浆干透,这堵石墙就会变得坚固无比,用刀砍、用锤砸都难破。要是用来筑城墙,再配上巨石,南蛮的骑兵都冲不破。”

肖亲王蹲下身,手指戳了戳黏稠的水泥浆,又摸了摸石头缝隙,眼里满是好奇:“这东西真有这么神奇?要是真能行,咱们军营的城墙加固就有希望了!”

“殿下不妨试试!”叶青云提议,“咱们选一段破损的城墙,用水泥和石头修补,三天后您再看效果。另外,我还写了份《水泥使用详解》,里面写了不同用途的水泥配比、搅拌方法和养护注意事项,您可以让工匠们照着做。”

肖亲王接过《水泥使用详解》,迫不及待地让人去准备。当天下午,工匠们就按照叶青云的指导,开始修补军营西侧的破损城墙。他们先把破损处的松散土坯清理干净,再用“水泥+碎石+水”的混合浆(按一斤水泥配两斤碎石三斤水)打底,然后用水泥浆黏合巨石,层层垒砌。叶青云在一旁不时指点:“水泥浆要搅拌均匀,不能有结块;石头之间的缝隙要填满水泥浆,不能留空隙;垒好后还要用草帘盖住,每天洒一次水养护,这样水泥才能凝固得更结实。”

工匠们起初还有些怀疑,可随着工作推进,渐渐现水泥的神奇——原本需要用糯米汁才能勉强黏合的巨石,现在用水泥浆一抹,就能牢牢粘在一起,省时又省力。肖亲王每天都来查看城墙修补进度,看着破损的城墙一点点被坚固的石墙替代,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。

三天后,水泥彻底干透。肖亲王让人找来一把大锤,亲自抡起锤子砸向新修补的石墙。“咚”的一声巨响,锤子被弹开,石墙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,连裂缝都没有。他又让人找来几架攻城梯,让士兵试着攀爬,结果攻城梯刚靠在墙上,就被士兵用力一推,连人带梯摔在地上,石墙依旧纹丝不动。

“好!太好了!”肖亲王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,一把抓住叶青云的手,“青云,你立了大功!有了这水泥,咱们不仅能加固军营城墙,还能在边境筑造更坚固的防御工事,南蛮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了!”

军营里的士兵们也都围了过来,看着坚固的石墙,纷纷欢呼起来。李忠感慨道:“以前咱们筑墙,用土坯怕雨水泡,用石头怕黏不牢,现在有了水泥,再也不用愁了!这东西要是能推广开来,咱们大炎的边防就能更稳固了!”

肖亲王冷静下来后,立刻意识到水泥的巨大价值——这不仅能解决军营的城墙问题,还能惠及全国的城池防御。他拉着叶青云走进营帐,郑重地说:“青云,这水泥绝不能只局限于咱们军营使用。我要立刻写奏折,把水泥的功效、使用方法和你吴家村的生产能力上报给工部司,再由工部司上报皇上。要是皇上能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水泥修筑城墙,那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!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叶青云心中一喜——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。水泥一旦得到朝廷认可,吴家村的水泥生产就能规模化,不仅能解决军饷问题,还能摆脱县衙门和权贵的打压,真正实现长远展。“殿下深明大义,青云感激不尽!吴家村的水泥窑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,只要朝廷需要,咱们随时能扩大生产,供应全国!”

当天晚上,肖亲王挑灯夜战,写下奏折。奏折里详细描述了水泥的神奇功效、叶青云的研过程、军营试用的具体效果,还附上了叶青云写的《水泥使用详解》,恳请工部司派人实地考察,奏请皇上采购水泥,在全国城池、边防要塞推广使用。

奏折写好后,肖亲王派快马送往京城工部司。工部司郎中王大人接到奏折时,正为全国城墙修缮的事头疼——朝廷下了令要加固各地城墙,可传统的黏土、糯米汁不仅成本高,还不耐用,各地官员纷纷上报“材料短缺”。看到奏折里描述的“水泥”,王大人起初以为是夸大其词,可看到附带的《水泥使用详解》和肖亲王的亲笔担保,又有些心动。

“派人去肖亲王军营实地考察!”王大人当机立断,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工部主事,带着工匠前往军营。主事们抵达军营后,先是查看了用水泥修补的城墙,又按照《水泥使用详解》的方法,当场做了水泥凝固试验。当看到三天后水泥石墙能抵挡住大锤重击时,主事们彻底信服了。

回到京城后,主事们向王大人详细汇报了考察结果,还带回了几块水泥石样本。王大人拿着样本,亲自测试其硬度,又召集工部官员商议。官员们一致认为,水泥是筑墙的绝佳材料,推广使用能大大提升城墙防御能力,还能降低筑墙成本。于是,王大人立刻写下奏折,连同肖亲王的奏折、《水泥使用详解》和水泥石样本,一起上报给皇上。

皇上接到奏折时,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。他看着奏折里对水泥的描述,又拿起水泥石样本,让侍卫用刀砍、用锤砸,见样本完好无损,心里满是惊喜:“竟有如此神奇的材料!要是能在全国推广,我大炎的城池防御将坚不可摧!”

第二天早朝,皇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宣读了肖亲王和工部司的奏折,展示了水泥石样本。百官们见了水泥石的硬度,纷纷惊叹不已。户部尚书上前奏请:“皇上,水泥不仅能筑城墙,还能修河道、铺路,用途广泛。臣建议立刻下令,由工部司牵头,与吴家村合作,大规模采购水泥,先在京城、边境要塞推广使用,再逐步普及全国!”

皇上点头同意,当即下旨:“命工部司即刻与吴家村叶青云接洽,商议水泥采购事宜;拨内帑银十万两,作为批水泥采购资金;令肖亲王负责边境城墙水泥修筑试点,务必尽快见成效;各地官府需配合水泥运输、使用,不得推诿阻挠!”

圣旨很快传到了肖亲王军营,又由肖亲王派人送到吴家村。叶青云接到圣旨时,正在水泥窑旁查看生产情况。当看到“拨内帑银十万两”“全国推广使用”的字样时,他激动得手都在抖——吴家村终于摆脱了之前的困境,凭借水泥这一核心资源,正式走进了朝廷的视野,未来的展再也不用受制于人。

李村长、李道然、王五等人也围了过来,看着圣旨,脸上满是兴奋。李村长抹了把眼泪:“咱们吴家村以前是吃不饱饭的穷村子,现在能得到皇上的认可,能为国家筑城墙做贡献,这都是青云你带领大家干出来的!”
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咱们全村人齐心协力的结果!”叶青云将圣旨递给众人传看,“接下来,咱们要做的就是扩大水泥生产——再建三座水泥窑,从村里挑选更多人学习水泥制作工艺;同时准备接收朝廷的订单,确保水泥按时供应。另外,咱们还要改进水泥生产技术,提高水泥质量,让吴家村的水泥成为全国最好的水泥!”

接下来的日子,吴家村彻底忙碌起来。叶青云让人在西山铁矿旁再选了三块空地,新建水泥窑;李村长组织村民学习水泥制作工艺,按“老带新”的方式,培养了一批熟练的水泥工匠;袁七则负责与朝廷派来的官员对接,商议水泥的运输、定价、质量标准等事宜。

朝廷派来的工部官员抵达吴家村时,看到三座新建的水泥窑正在紧张施工,已有的水泥窑满负荷生产,一袋袋水泥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,不禁感慨:“叶领,没想到吴家村的水泥生产能力这么强!有你们在,朝廷的城墙修筑工程就有保障了!”

叶青云笑着回应:“大人放心,我们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朝廷的订单。另外,我们还在研究‘加强水泥’,在水泥里加入铁丝网(用冶铁剩下的废铁制成),这样水泥凝固后会更坚固,适合用来筑造边境的防御城墙。”

官员听了,更是惊喜,当即表示要将“加强水泥”的想法上报工部司,争取在边境城墙修筑中试用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与此同时,肖亲王的军营里,大规模的城墙修筑工程已经开始。工匠们用水泥和巨石筑造新的城墙,城墙高两丈五,厚一丈,墙面用水泥抹平,光滑又坚固。南蛮的探子看到后,回去禀报南蛮领,南蛮领起初根本不信——之前一冲就破的土城墙,怎么可能突然变得坚不可摧?他带着三百精锐骑兵,气势汹汹地来到军营外,打算像往常一样冲破城墙,劫掠一番。

可当骑兵们挥舞着马刀,朝着新筑的城墙冲去时,意外生了——最前面的几匹战马狠狠撞在城墙上,“咔嚓”几声,马腿当场骨折,战马哀鸣着倒下,骑兵们也被甩飞出去。南蛮领又让人搬来巨石,试图砸开城墙,可巨石砸在墙上,只出沉闷的响声,城墙连个坑都没留下。他还让人架起攻城梯,可士兵刚爬到一半,城墙上的守军就推下滚石,攻城梯瞬间被砸断,士兵们摔得死伤惨重。

看着眼前坚不可摧的城墙,南蛮领的脸色从嚣张变成惊愕,最后彻底染上了胆怯。他想起之前每次来犯,都能轻松突破城墙,可现在,这堵用水泥筑成的城墙,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,断了他所有的念想。“撤!快撤!”南蛮领声音颤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凶悍,带着残兵仓皇逃离。回去后,他严令部落所有人,不准再靠近肖亲王的军营半步,连边境的放牧范围,都主动往后退了十里——他是真的怕了,怕那堵坚固的城墙,更怕能造出这种“神物”的大炎势力。

消息传到京城,皇上龙颜大悦,下旨嘉奖肖亲王和叶青云,还特意赏赐了吴家村一批绸缎、粮食和农具。各地官府也纷纷派人前往吴家村,洽谈水泥采购事宜,吴家村的水泥生意彻底火了起来。

叶青云站在西山铁矿旁,看着四座水泥窑同时生产,看着一袋袋水泥被装上朝廷的马车,运往全国各地,心里满是自豪。他知道,吴家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——有了朝廷的支持,水泥生产会越来越规模化;有了稳定的收入,村里的砖房、学校、医馆也能尽快建成;有了足够的人手(昆仑奴已接回,流民也陆续来定居),吴家村的展会越来越快。

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洒在水泥窑上,洒在忙碌的村民身上,也洒在吴家村的每一个角落。叶青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吴家村——家家户户住上宽敞的砖房,孩子们在明亮的学校里读书,老人们在医馆里安心看病,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;看到了大炎的边境城墙坚固无比,南蛮再也不敢来犯,百姓们安居乐业;看到了吴家村的水泥走向更远的地方,为国家的展贡献力量。

他握紧拳头,心里暗暗誓:一定要带领吴家村的村民,抓住这个机遇,把吴家村建设成全国闻名的“水泥之乡”,让吴家村的名字,永远刻在大炎的展史上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那一块看似普通,却改变了吴家村命运的冶铁炉渣,源于那一场大胆的尝试,源于全村人齐心协力的奋斗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吴家村的水泥不断运往全国各地,一座座坚固的城墙拔地而起,一条条平整的水泥道路连接起城乡。叶青云的名字,也渐渐被更多人知晓——有人说他是“水泥之父”,有人说他是“富民之杰”,还有人说他是“边防功臣”。可叶青云知道,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,只是带领吴家村的村民,抓住了属于他们的机遇。

在吴家村的展史上,这一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——水泥的成功,不仅解决了吴家村的生存问题,还让吴家村走上了繁荣展的道路,更在大炎的历史上,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而这一切,都只是开始,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,在等着吴家村,等着叶青云,等着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人。

小的水泥作坊,生产如此大批量的水泥,只能不断的增加水泥窑的数量,最终达到了生产要求。人员不够,肖亲王亲自派人参与。

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:dududu一不留神就穿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