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富士小说>民国八美图 > 第63章 保境安民政策惠民(第1页)

第63章 保境安民政策惠民(第1页)

临城的夏初,本该是麦苗拔节、生机盎然的时节,可马小丑骑着马,沿着沙河两岸的乡村巡查时,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:龟裂的田地里,麦苗蔫头耷脑地趴在地上,几个老农背着水桶,佝偻着身子,一步步挪到田边,小心翼翼地将水浇在苗根上,每一滴都透着惜字如金的沉重;村口的老槐树下,几个妇人正抹着眼泪,诉说着丈夫被土匪抢走货物、至今杳无音信的遭遇;不远处的土坡上,一个穿着补丁摞摞的孩子,正扒着篱笆,眼巴巴地望着远处乡绅家孩子读书的方向,眼神里满是渴望。

身后的赵虎跟着叹气:“司令,这几年战乱不断,赵老歪又横征暴敛,加上去年大旱,百姓们日子太苦了。”

马小丑勒住马缰,目光扫过这片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部队的武器装备日益精良,战斗力越来越强,可如果百姓们连温饱都无法解决,连安稳日子都过不上,再强大的武力也失去了意义。“赵老歪只知道抢地盘、刮民脂,却不懂‘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的道理。”马小丑沉声道,“咱们守着临城,不是为了做一方土皇帝,而是要让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。从今天起,推行‘保境安民’新政,让百姓们有地种、有水浇、有书读、无匪患!”

回到司令部,马小丑立刻召集林婉清、苏玉婷和核心部下,召开新政推行会议。书房里,烛火通明,马小丑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:“第一,减轻赋税,让农民敢种地、多种地;第二,兴修水利,解决灌溉难题;第三,开办学堂,让穷苦孩子有书读;第四,加强治安,组建治安队,彻底清除匪霸。这四件事,件件都是民生根本,必须尽快落实!”

林婉清闻言,眼中一亮:“司令所言极是。百姓是根基,只有根基稳固,咱们的势力才能长久。减轻赋税、开办学堂,既能安抚民心,又能培养人才,我全力支持。”

苏玉婷则冷静地分析道:“推行新政需要大量资金,减轻赋税会减少财政收入,兴修水利、开办学堂又要投入不少。不过好在咱们的纺织厂、贸易往来已经有了起色,兵工厂也能通过出售部分武器配件补充资金,应该能支撑起来。我会尽快核算账目,确保资金足额到位。”

“资金的事交给玉婷,执行的事就拜托各位了。”马小丑看向赵虎和李参谋,“赵虎,你负责组建治安队,打击匪霸;李参谋,你负责协调乡绅、传达政策,确保赋税减免落实到位;我亲自负责兴修水利和学堂筹备。咱们分工协作,务必把新政推行到底!”

一、减税垦荒:让土地长出希望

新政的第一枪,从减轻赋税打响。马小丑深知,赵老歪统治时期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,除了正税,还有“剿匪捐”“军饷附加税”“车马费”等十几种苛捐,百姓们一年的收成,大半都要上交,不少农民因为交不起税,被迫卖儿卖女,甚至逃离家乡,导致大量土地荒芜。

马小丑颁布的第一道新政令,就是《临城赋税减免令》:“即日起,废除赵老歪时期所有苛捐杂税,只保留正税,且正税减免三成;凡开垦荒地者,三年内免征赋税,政府提供种子、农具补贴。”

政令一出,整个临城、沙河两县都沸腾了。但沸腾过后,不少百姓却持观望态度——他们被赵老歪的暴政坑怕了,生怕这只是马小丑的权宜之计,一旦政策有变,不仅得不到好处,还可能招来横祸。

沙河岸边的李家村,老农李老汉就是其中之一。李老汉今年六十多岁,一辈子守着三亩薄田,老伴早逝,只剩下他和孙子狗剩相依为命。去年,赵老歪的部下催收赋税,李老汉交不出,被打得遍体鳞伤,家里仅有的一头耕牛也被抢走,差点就卖了狗剩抵税。如今听说马小丑减免赋税,李老汉还是不敢相信,蹲在田埂上,望着自家龟裂的田地,长长叹气。

李参谋带着文书下乡传达政策时,看到李老汉的模样,连忙上前询问。得知他的顾虑后,李参谋从包里掏出盖着保安司令部大印的赋税减免令,递到他手里:“李老汉,这是司令亲自签的政令,白纸黑字,有印为证。以后再也没有苛捐杂税了,你这三亩地,今年只需要交原来七成的税,要是你愿意开垦村东头的荒地,三年都不用交税,政府还送你种子和锄头!”

“真……真的?”李老汉颤抖着接过政令,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。

“千真万确!”李参谋指着不远处正在丈量荒地的士兵,“你看,士兵们正在帮大家丈量荒地,登记造册,只要你报名,马上就能领到种子和农具。”

这时,村里的保长也走了过来,他是马小丑特意提拔的忠厚之人,大声说道:“乡亲们,马司令是真心为咱们百姓着想!昨天我去县城办事,亲眼看到县府的账房先生在销毁原来的苛捐账目,以后收税都有明文规定,谁敢多收一分钱,司令饶不了他!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李老汉还是有些犹豫,直到看到同村的王二柱领了种子和锄头,在村东头的荒地上开垦起来,他才动了心。王二柱是个光棍汉,之前因为交不起税,逃到外地打零工,听说新政后,特意赶了回来。“李叔,咱怕啥?马司令连赵老歪都能收拾,还能骗咱们这些老百姓?”王二柱一边挥着锄头,一边喊道,“这荒地要是开垦出来,三年不用交税,咱就能攒下钱,娶媳妇、盖房子了!”

李老汉被说动了,拉着狗剩的手,走到登记点报了名。当他从士兵手里接过沉甸甸的麦种和崭新的锄头时,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:“活了一辈子,终于遇到好官了!”

然而,政策推行并非一帆风顺。一些依附于赵老歪的旧吏和贪心的乡绅,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,暗中作梗。临城县西的张乡绅,名下有上千亩土地,按照新政,他要少交三成赋税,心中十分不满,便暗中煽动村民:“马小丑减免赋税是假,想趁机收买人心、扩充势力是真!等他势力稳固了,肯定会变本加厉地搜刮咱们,大家可别上当!”

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被他蛊惑,开始拒绝登记荒地、缴纳赋税。李参谋得知后,立刻汇报给马小丑。马小丑当即决定,亲自前往张乡绅所在的张家庄,解决此事。

张家庄的打谷场上,挤满了村民,张乡绅站在土台上,还在煽动:“乡亲们,咱们可不能被马小丑骗了!他手下那么多士兵,要吃要穿,不刮咱们的钱,他哪来的军饷?”

“张乡绅,你这话就不对了!”马小丑的声音突然响起,人群分开一条路,马小丑带着赵虎和几名士兵走了进来。“我的士兵,吃的是军饷,军饷来自纺织厂、贸易往来和兵工厂的收入,不是来自百姓的血汗!”

张乡绅没想到马小丑会亲自前来,脸色一变,强装镇定地说道:“司令说笑了,我只是替乡亲们担心罢了。”

“担心?我看你是心疼自己少交的那点赋税吧!”马小丑目光锐利地盯着他,“张乡绅,你名下有一千二百亩地,赵老歪时期,你借着收税的名义,额外搜刮村民的粮食,还强占了三家村民的土地,这些事,你以为我不知道?”

张乡绅脸色惨白,双腿软:“司令,我……我没有……”

“有没有,问问乡亲们就知道了!”马小丑转向村民,“乡亲们,张乡绅有没有强占你们的土地?有没有额外收你们的赋税?你们尽管说,有我做主!”

人群中,一位老大娘颤巍巍地站了出来:“司令,我的三亩地,就是被张乡绅强行夺走的,他还说我欠他的税,逼我儿子去他家做长工,至今还没回来!”

“还有我!去年我交不起税,张乡绅把我的粮食都拉走了,我一家老小差点饿死!”

村民们纷纷控诉张乡绅的罪行,情绪激动。马小丑见状,大喝一声:“张乡绅,你鱼肉乡里,勾结旧吏,阻碍新政,本该严惩!念在你主动交出强占的土地,退还搜刮的粮食,就饶你一命!即日起,你的土地赋税加倍缴纳,作为惩罚!”

张乡绅吓得连连磕头:“谢司令饶命!我一定照办,一定照办!”

解决了张乡绅这个钉子户,村民们再也没有顾虑,纷纷报名开垦荒地,缴纳赋税。李参谋趁机在各村设立了赋税登记点,由士兵和公正的村民共同监督,确保赋税减免政策落到实处。

为了鼓励垦荒,苏玉婷还从外地采购了一批优质麦种、稻种,免费放给开垦荒地的农民。同时,她协调兵工厂,打造了一批轻便耐用的锄头、镰刀、犁耙,以成本价卖给农民,无力购买的,还可以先欠着,等秋收后再还。

李老汉领到麦种和锄头后,带着狗剩,一头扎进了村东头的荒地里。荒地多年未种,长满了杂草和荆棘,土质也很贫瘠。李老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带着狗剩除草、翻地、施肥,中午就在田埂上啃两个窝头,喝几口凉水,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。

马小丑巡查时,多次看到李老汉忙碌的身影。有一次,他停下脚步,接过李老汉手中的锄头,帮他翻了一片地:“李老汉,辛苦了。要是遇到困难,尽管跟村里说,跟士兵说,我们一定帮你解决。”

李老汉看着马小丑额头的汗水,感动得说不出话:“司令,您是贵人,怎么能让您干这种粗活?有您这样的好官,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!”

在马小丑的鼓励和政策的扶持下,临城、沙河两县的农民垦荒热情空前高涨。短短一个月,就有三千多亩荒地被开垦出来,种上了小麦、玉米、水稻等农作物。到了秋收时节,粮食产量较往年翻了一番,李老汉的三亩薄田和两亩荒地,收了足足二十石粮食,不仅够自己和狗剩吃一年,还卖了五石,换了钱,给狗剩买了新衣服和笔墨纸砚。

“这都是托马司令的福啊!”李老汉捧着金灿灿的粮食,老泪纵横,逢人就说新政的好处。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了政策的红利,对马小丑的拥护也越来越深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二、兴修水利:让旱地变成良田

粮食产量的提升,让马小丑看到了希望,但他也清楚,临城地区缺水的问题不解决,农业生产就始终受制于人。临城地处华北平原,气候干旱,年降水量稀少,主要依靠沙河灌溉,但沙河河道狭窄,年久失修,一到雨季就泛滥,一到旱季就断流,数万亩农田常常面临“雨季被淹,旱季枯死”的困境。

马小丑决定,兴修水利,开凿水渠、修建水库,彻底解决灌溉难题。他带着水利工匠,走遍了临城、沙河两县的山山水水,实地考察地形、水源,绘制水利分布图。

“这里是沙河上游,水源充足,咱们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,储存雨季的洪水,旱季用来灌溉;从水库开凿三条主干渠,分别流向东部、南部和西部的农田,再开挖支渠,形成灌溉网络。”马小丑指着地图,向工匠们讲解自己的规划,“水库要建在山谷中,利用地形拦截水流;水渠要尽量顺着地势修建,减少工程量,确保水流顺畅。”

水利工匠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,他们看着马小丑绘制的图纸,纷纷点头:“司令的规划太周全了!这样一来,不仅能解决灌溉问题,还能防洪,真是一举两得!”

然而,兴修水利是个浩大的工程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苏玉婷核算后,给出了初步预算:“修建水库和三条主干渠,需要动用五千人以上的劳动力,耗时至少两个月,资金需要白银五万两,还需要大量的木材、石材和工具。”

五万两白银,可不是个小数目。虽然临城的财政收入有了起色,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,还是有些困难。李参谋建议道:“司令,不如向百姓征收‘水利捐’,每户缴纳一定的银两,这样能减轻财政压力。”

“不行!”马小丑立刻拒绝,“咱们刚减免赋税,又向百姓收钱,会寒了民心。资金的事,再想办法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