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富士小说>民国八美图 > 第68章 玉婷理政发展经济(第2页)

第68章 玉婷理政发展经济(第2页)

可开办工厂并非易事,需要资金、技术、工匠和工人。资金方面,座谈会上乡绅们垫付的十万两银子,扣除商户赔偿后还剩四万多两,再加上近期市集的税收,勉强能支撑工厂的初期建设;技术和工匠则成了最大的难题。

“夫人,纺织还好说,临城有不少老织工,手艺精湛;可制铁不一样,需要懂冶炼技术的铁匠,咱们这儿的铁匠只会打些农具、兵器,根本不懂大规模炼铁。”周先生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
苏玉婷也皱起了眉头,她知道,制铁技术是关键。正当她一筹莫展时,马小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“玉婷,我派去外地招募人才的人回来了,带来了三位精通冶炼技术的老铁匠,还有十几名学徒。他们原本在太原的铁厂做工,后来铁厂倒闭,走投无路,听说咱们这儿开办制铁厂,就主动来了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“太好了!”苏玉婷喜出望外,连忙说道,“快让他们来见我!”

很快,三位老铁匠被带到书房。为的是王铁匠,年过六旬,头花白,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,眼神却十分有神。“草民王铁匠,见过苏夫人、马司令!”三人齐声行礼。

苏玉婷连忙起身扶起他们:“王师傅,快请坐。你们能来临城,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。”她将制铁厂的规划详细说了一遍,询问道:“不知三位师傅觉得,咱们的制铁厂能建成吗?”

王铁匠沉吟片刻,说道:“夫人的规划很周全,临城的铁矿品质也不错,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和工具,建成制铁厂不成问题。只是大规模炼铁需要大量木炭,还需要打造大型熔炉,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力。”

“燃料和工具都好说。”马小丑说道,“我让人去山里砍伐木材烧制木炭,再让兵工厂的工匠打造熔炉和工具,全力支持你们。”

“至于纺织厂,”苏玉婷补充道,“我已经联系了临城的老织工,她们都愿意进厂做工。我打算采用‘工厂+农户’的模式,让农户在家纺纱,工厂负责织布,这样既能保证原料供应,又能让农户增加收入。”

一切准备就绪,纺织厂和制铁厂的建设正式启动。苏玉婷亲自选址,将纺织厂建在城南的平地上,靠近棉花产地,方便原料运输;制铁厂则建在城外的矿山附近,减少铁矿的运输成本。马小丑抽调了两百名士兵,协助工匠们修建厂房、打造设备;林婉清则负责招募工人,制定薪资标准。

“姐姐,工人的薪资怎么定才合适?”苏玉婷向林婉清请教道。

林婉清说道:“临城的普通农户,一年的收入大约是二十两银子。咱们工厂的工人,男工每月二两银子,女工每月一两五银子,管午饭,这样既能吸引百姓进厂,又不会给府中造成太大负担。另外,还可以设立奖金制度,做得好的工人,每月额外奖励五钱银子,激励大家努力做工。”

苏玉婷采纳了林婉清的建议,将薪资标准张贴出去。消息一出,百姓们纷纷报名,短短几日,就招募了三百多名工人,其中既有青壮年,也有手脚麻利的妇女。

开工那天,纺织厂和制铁厂张灯结彩,鞭炮齐鸣。苏玉婷和林婉清一同来到工厂,为工人们鼓劲。“各位乡亲,从今天起,你们就是工厂的一员了。只要大家好好干,我保证,每月足额薪,绝不拖欠!”苏玉婷站在高台上,声音洪亮地说道。

工人们爆出热烈的掌声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他们以前靠种地为生,收入微薄,遇到灾年更是难以糊口,如今能进工厂做工,有了稳定的收入,日子终于有了盼头。

纺织厂里,老织工们带着女工们熟悉织布机,梭子在经纬线之间穿梭,很快,一匹匹雪白的棉布就织了出来。这些棉布质地柔软,比农户自己织的土布精良得多,一经上市,就受到了百姓的热烈追捧,很快就销售一空。

制铁厂里,王铁匠带领工人们日夜奋战,终于炼出了第一批铁锭。这些铁锭纯度高,质地坚硬,用来打造农具、兵器,比以前的铁器更加耐用。苏玉婷让人将铁锭打造成锄头、镰刀、犁铧等农具,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百姓,既解决了百姓的农具需求,又打开了市场。

随着工厂的顺利运转,临城的经济愈繁荣。百姓们进工厂做工,每月能拿到稳定的薪资,生活水平大幅提高;商户们生意兴隆,税收也随之增加;府中的财政收入越来越丰厚,不仅能足额放士兵的军饷,还能拿出资金修建道路、学堂、水利设施。

经济的展,离不开贸易的支撑。苏玉婷深知,临城的物产再丰富,若不能运出去,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繁荣。她牵头组织了一支由五十辆马车组成的商队,由张大壮带领护卫队护送,将临城的棉花、布匹、铁器、粮食等物资运往周边地区销售,再从外地运回食盐、药材、丝绸、茶叶等紧缺物资。

商队第一次出时,苏玉婷亲自送到城外。“张大壮,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,保护好商队和货物。”她叮嘱道,“遇到友好的军阀驻地,不妨多交流,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。”

张大壮抱拳道:“夫人放心,末将定不辱使命!”

商队一路向西,前往邯郸。以前这条路上土匪横行,商队往往不敢单独出行,如今有士兵护送,土匪们望风而逃。抵达邯郸后,临城的棉布和铁器因其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,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商队又采购了大批食盐和药材,顺利返回临城。

第一次贸易就让府中赚了两千两银子,苏玉婷大喜过望。她立刻扩大商队规模,增加运输路线,不仅与邯郸、邢台建立了长期贸易关系,还与马小丑交好的几位军阀达成了贸易协议,将临城的物产运往更远的地方。

贸易的繁荣,让临城成为了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。每天,都有来自各地的商队进出临城,市集里人声鼎沸,车水马龙。府中的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,从最初每月几千两银子,增长到每月两万多两,短短半年时间,就积累了十万多两白银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有了充足的资金,苏玉婷又启动了新的建设项目:修缮临城的城墙和城门,加强防御;扩建学堂,让更多穷苦孩子有书可读;兴修更多的水利设施,解决农田灌溉问题;改善军营的条件,为士兵们添置新的营房和装备。

马小丑看着日益繁荣的临城,心中充满了自豪。他的部队不仅装备了改良后的武器,军饷也足额放,士兵们士气高昂;百姓们安居乐业,对他的拥护越来越深;周边的军阀也纷纷示好,不敢再轻易挑衅。这一切,都离不开苏玉婷的辛勤付出。

“玉婷,你为临城做的一切,我都看在眼里。”马小丑在书房里,握着苏玉婷的手,深情地说道,“没有你,就没有临城如今的繁荣。”

苏玉婷脸颊微红,轻声说道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若没有你和林姐姐的支持,没有百姓们的配合,我也做不成这些事。咱们是一家人,临城的繁荣,是咱们共同的心愿。”

一旁的林婉清笑着说道:“是啊,玉婷妹妹辛苦了。如今临城经济繁荣,百姓富足,部队稳固,咱们的根基越来越牢了。以后,咱们还要继续携手,让临城变得越来越好。”

苏玉婷点点头,眼中充满了憧憬。她知道,经济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如今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。她已经制定了新的计划:扩大工厂规模,引进更先进的技术;开辟海上贸易路线,将临城的物产运往江南;开办银行,规范金融秩序,促进商业展。

初夏的晚风,带着草木的清香,吹进书房。苏玉婷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市集,心中充满了信心。在这乱世之中,临城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凭借着开明的政策、繁荣的经济、稳固的军事,正在一步步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。而她苏玉婷,也在这片土地上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,为马小丑的乱世雄起,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。

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,临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不少周边地区的百姓纷纷迁移到临城定居,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。马小丑的势力,在经济、军事、民心的三重支撑下,愈稳固,成为了华北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苏玉婷当初那套看似大胆却极具远见的经济展计划,源于她和林婉清的同心协力,源于马小丑的全力支持,更源于临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。

喜欢军阀崛起: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:dududu军阀崛起:八美同堂定民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