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皇太后捧起儿子布满泪痕的脸,亦是失声痛哭。
“傻孩子……胡说什么……”
她声音哽咽,却努力扬起一个骄傲的笑容。
“你在边关保家卫国,为我大晏开疆拓土,立下赫赫战功……此功足可彪炳史册!”
“且母后身边有这么多人精心照料,哪里就需要你守在跟前尽孝了?”
“我儿是大英雄,是边塞自由翱翔的雄鹰!母后……真的……真的……为你感到……骄傲!自豪!!”
说到最后,太皇太后的泪水再次汹涌而下。
这自豪的背后,是深藏心底的愧疚与心疼。
这个儿子,从出生起就因宫廷倾轧未能养在自己身边,在端太妃宫里受尽冷落苦楚;
十多岁便投身军伍,在苦寒的边关浴血厮杀,受尽磨难。
几十年戎马倥偬,真正承欢她膝下的时光,竟只有当年攻打北狄前,留在京城的那短短三年。
才三年啊……
时间太短,太短了……
此刻看着跪在面前,也不再年轻的儿子,太皇太后心底那浓烈的不舍如同潮水般汹涌而出。
她一遍遍抚摸着儿子粗糙的脸颊,那触感是如此真实,真实的令人心碎。
而武王,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。
此刻在母亲膝前,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。
仿佛要将一生未能诉说的孺慕与离别之痛尽数倾泻。
殿内众人看着这母子相见的悲恸一幕,无不深受触动,纷纷低头垂泪。
……
太皇太后溘然长逝
太皇太后与武王相拥恸哭了一场。
随后,太皇太后将离宫出走半年的两个孙子和两个曾孙唤到跟前,淳淳教导了一番。
枭枭和雄雄依偎在太皇祖母身边,将这一路的见闻和感悟细细讲给她听。
太皇太后听得格外认真,苍老的眼眸中,竟也浮现出几分向往之色。
她十六岁入宫,如今八十有三。
在这深宫之中,已整整度过了六十七年的光阴。
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样,她从未亲眼去见过。
她慈爱地摸了摸两个曾孙的头,又将其他几个曾孙子曾孙女也叫到跟前。
如同往常每一次,她往孩子们手里塞着香甜的糕点,笑容满面地看着他们小口小口地吃着。
淼淼吃得最欢,小嘴塞得鼓鼓囊囊,眼睛圆溜溜地转着,像只贪食的小松鼠。
太皇太后将她搂在怀里,心肝儿肉地叫着,满心怜爱。
然而,强撑了大半天的精神终究是耗尽了。
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,武王和太后几乎寸步不离地在太皇太后身边侍奉汤药。
晏时叙和温梨儿也每日带着孩子们来慈宁宫,陪老人家几个时辰。
其他皇子皇孙、孙媳们,也都带着各自的孩子,在她膝下承欢尽孝。